奥运会圣火在湖北荆州传递 见证灾后城市走向繁荣
时间:2008-06-09
祥云绕古城,圣火耀荆州。2日8时13分,奥运冠军郑李辉从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手中接过“祥云”火炬,开始了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北最后一站荆州的传递。
郑李辉是奥运火炬荆州传递的第一棒。他是悉尼奥运会体操男团冠军成员,也是第1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男子个人全能金牌得主。
荆州市火炬传递的起跑仪式上,所有现场人员为四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一分钟。
代表浴火重生精神的火凤凰舞起,楚文化独有的编钟奏起庄重的音符,圣火从起点金凤广场上路,途经荆州古城东门、屈原路、荆中路、郢都路、南环路、九龙渊公园、东环路、江津路、塔桥路、北京西路、三岔路、荆江大堤、大湾、沿江大道,终点为沙隆达广场。全程18.6公里。
208名火炬手参加在荆州的奥运火炬传递。其中,第三棒火炬手是来自圣火家乡的希腊驻华大使坎巴尼斯·米哈依勒。最后一棒火炬手为荆州市常务副市长黄建宏。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和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此建都411年,留下了深远影响的丰厚文化。荆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借荆州”、“关羽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文学名著《三国演义》120回中有72回提到荆州。
荆州传递抗灾信心 圣火见证灾后繁荣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记者张先国 李鹏翔)十年前的夏天,特大洪水使荆州成为“危城”;十年后的夏天,奥运圣火的到来让荆州处处洋溢着祥和与快乐。“祥云”火炬传递着坚忍不拔的抗灾信心,见证着一座城市不屈不挠走向繁荣。
“十年后的地震灾区也必将繁荣昌盛!”荆州市市委书记应代明说,今年是荆州1998年抗洪胜利十周年,荆州人把圣火传递定为“感恩之旅”,寓意感谢全国人民对荆州的关心与支持。
荆州市水利局局长耿冀成一大早就守在荆江大堤,迎候火炬的到来。他告诉记者,“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98年夏天长江第六次洪峰到来时,沙市水位达历史最高点,整个江汉平原和大武汉危在旦夕,中央领导亲临现场指挥,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勇敢驰援,640万荆州人顽强拼搏,最终守住了大堤,战胜了洪魔。
1998年洪水过后,国家投资49亿元加固荆江大提,与此同时,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发挥防洪功能,荆州的洪水威胁逐渐降低。耿冀成说:“如今荆江两岸,稻麦飘香,鱼鲜蟹肥,既是‘绿色家园’,又是‘金色粮仓’,‘万里长江,美在荆江’。”去年,荆州粮食增产7亿多斤,占湖北全省粮食增产量的一半。
上午10时40分,181号火炬手胡纯玉在荆江大堤进行火炬传递。她说:“我希望‘祥云’能向地震灾区的人们传递我们荆州人的抗灾信心。”
荆州市市长王祥喜说:“荆州十年的快速发展表明,有党中央的关心,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再大的灾难也能挺过去,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进程不可阻挡!”
奥运圣火传递让世界了解中国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记者李鹏翔 张先国)在2日奥运圣火荆州的传递中,十八位外籍火炬手手持祥云火炬参加了在古城的传递。奥运圣火传递让国外更加了解中国,也为灾区传递出更多的爱心和祝福。
“奥运圣火传递是个很好的机会,让外国人全面了解中国,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热情,”第93棒火炬手、美籍华人郭怡广说:“我是个双文化的人,中西要互相理解,通过奥运会的举行,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会与中国人交朋友。”
第95棒火炬手、意大利体育记者弗朗西斯克说:“火炬传递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奥运会本身就是个大派对、体育的盛会,中国人对于奥运圣火非常热情,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我很骄傲可以代表中美商会的会员进行奥运圣火传递,”第188棒火炬手、中美商会会长吉莫曼·詹姆士说:“我们一直不断努力,搭建中美友谊的桥梁,来促进两国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来共同发展。”
第186棒火炬手、美国联合技术国际公司中国区总裁关德辉说:“奥运会通过一种竞争,表现共同进步、平等、友爱。担任火炬手让我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参与北京奥运会。我希望把奥运火炬传递的爱献给我的家人;献给正在受难的地震灾区的人们,希望给他们勇气和信心;献给我在成都工作的同事,希望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不断前进。”
圣火行圣礼,大悲举大义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记者张先国 李鹏翔)2日上午11时12分,在荆州市沙隆达广场,奥运圣火被引回火种灯,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荆州站传递结束。至此,奥运圣火结束了在湖北省境内的传递。武汉、宜昌、荆州,圣火途经之处,群情激昂,“川鄂心连心”的标语随处可见,“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喊声震耳欲聋。
圣火行圣礼,大悲举大义。火炬传递前的默哀,表达了人们对遇难同胞的悼念;火炬手纷纷捐款,传递着全国人民的爱心;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火炬手,展现了灾区人民不屈不挠的勇敢和自信;传递路线两旁国旗的海洋,宣示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
圣火是奥林匹克理想的象征,火炬接力是一项神圣的礼仪活动,传递着亲善、团结、希望、和平、和谐、友谊等价值理念。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全国人民向灾区同胞伸出援手,演绎出感天动地的至善真情、人间大义。中国抗灾精神与奥林匹克理想交相辉映,火炬接力的内涵得到充分阐发。
传递圣火,奉献关爱。6月1日是儿童节,圣火在宜昌传递,“加油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奥运”,不时响起的幼稚童声让人动容。一所小学的学生打起长长的条幅:“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我们与你们手牵手、心连心!要坚强健康!节日快乐!”
荆州市人均收入并不算高,截至目前已向地震灾区捐款5000多万元,在湖北地级市中居首位。荆州市市委书记应代明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永远不能丢。
“祥云”传递信心,圣火温暖灾区。26岁的武汉特警孟帆作为火炬手参加完武汉站的传递,正准备重返四川抗震救灾前线。他说:“奥运圣火象征着勇气和自信,希望通过我,把这种精神带到灾区,鼓励每个受灾的同胞,鼓起信心,重建美丽家园。”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的标志采用了火凤凰的形象,湖北是楚国故地,凤凰是楚人尊崇的精神图腾。荆州市常务副市长黄建宏是湖北境内最后一棒火炬手,他说:“我坚信灾区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
长江作证:奥运精神永驻楚天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 (记者 张先国 李鹏翔)
大桥,大坝,大堤,奥运圣火在湖北传递三天,多次辉映长江。母亲河作证,奥运精神永驻楚天。
圣火辉映长江大桥。
5月31日,武汉市的火炬接力在矗立于长江大桥桥头的黄鹤楼前开始。1957年,新中国修建了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至今我国已在长江上修桥逾百座。昔日的长江天堑,如今已是处处变通途。
始于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运会,所主张的契约精神、和平、诚信、公平等思想,实际上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源流。近年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展开,大武汉跃上新的起跑线。奥运精神为武汉加油。
圣火辉映三峡大坝。
6月1日,25名火炬手接力传递,穿越了雄伟的三峡大坝。百余年的梦想,70多年的论证,15年的建设,世纪工程横空出世。大坝拦洪蓄水,有效治理水患,清洁电能源源不断,为共和国铸造了强劲的“动力心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它富有人类优秀的文化基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代表了人类的理想。奥运圣火在三峡大坝传递,充分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奥运精神为即将完工的三峡工程添彩。
圣火辉映荆江大堤。
6月2日,13名火炬手在荆江大堤上接力传递。十年前,这里是抗击特大洪灾的主战场。如今,“盛世安澜”的石碑巍巍矗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得以升华弘扬。
奥林匹克精神寓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出团结、友谊、和谐、善意等价值。圣火在荆州传递,关爱倾注灾区,“共饮一江水,鄂川一家亲”的条幅随处可见,荆州人对地震灾区感同身受,倾情关爱。奥运精神为中华民族共克时艰增添信心。
祥云降临凤凰故里 圣火照耀古城荆州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记者李鹏翔 张先国)祥云降临古荆州,圣火照耀新楚城。6月2日,洋溢着对浴火重生火凤凰精神的颂扬和对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家园的祝福,北京奥运圣火完成了荆州的传递。
清晨,荆州市金凤广场,起跑仪式现场,所有人员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一分钟。
随着楚国独有的宫廷乐器编钟奏出庄重的音符,古城迎来期待已久的奥运圣火。上午8时13分,悉尼奥运会体操男团冠军郑李辉从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手中接过奥运火炬,奥运圣火荆州传递正式开始。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金凤广场上的火凤凰雕塑正是楚文化的图腾。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说:“浴火重生的火凤凰精神是楚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也一直激励荆州人民克难攻艰,奋勇向前。四川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也会擦干眼泪,振作精神,重建美好家园,实现浴火重生。”
在荆州古老城墙外的九龙桥上,第三棒火炬手希腊驻华大使坎巴尼斯·米哈依勒兴奋地传递来自家乡的奥运圣火。他说:“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接力棒从古西方文明的希腊传递给了古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国。”
奥运圣火两度穿越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120回中有72回提到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圣火前行,来到1998年抗洪纪念碑前。千万荆江儿女在这里取得了抗击1998年特大洪水的胜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今天仍然激励着抗震救灾工作的继续进行。传递沿线荆州市民“加油汶川、加油中国”的呼喊声,更将激励灾区人民重拾信心、重建家园。
11时许,在传递终点沙隆达广场,最后一棒火炬手荆州市常务副市长黄建宏点燃了圣火盆,结束了圣火在荆州的传递。
2日下午,奥运圣火结束了在湖北的全部传递,由陆路转场下一站岳阳市,开始在湖南省的传递。
【来源:新华社】
郑李辉是奥运火炬荆州传递的第一棒。他是悉尼奥运会体操男团冠军成员,也是第1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男子个人全能金牌得主。
荆州市火炬传递的起跑仪式上,所有现场人员为四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一分钟。
代表浴火重生精神的火凤凰舞起,楚文化独有的编钟奏起庄重的音符,圣火从起点金凤广场上路,途经荆州古城东门、屈原路、荆中路、郢都路、南环路、九龙渊公园、东环路、江津路、塔桥路、北京西路、三岔路、荆江大堤、大湾、沿江大道,终点为沙隆达广场。全程18.6公里。
208名火炬手参加在荆州的奥运火炬传递。其中,第三棒火炬手是来自圣火家乡的希腊驻华大使坎巴尼斯·米哈依勒。最后一棒火炬手为荆州市常务副市长黄建宏。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和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此建都411年,留下了深远影响的丰厚文化。荆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借荆州”、“关羽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文学名著《三国演义》120回中有72回提到荆州。
荆州传递抗灾信心 圣火见证灾后繁荣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记者张先国 李鹏翔)十年前的夏天,特大洪水使荆州成为“危城”;十年后的夏天,奥运圣火的到来让荆州处处洋溢着祥和与快乐。“祥云”火炬传递着坚忍不拔的抗灾信心,见证着一座城市不屈不挠走向繁荣。
“十年后的地震灾区也必将繁荣昌盛!”荆州市市委书记应代明说,今年是荆州1998年抗洪胜利十周年,荆州人把圣火传递定为“感恩之旅”,寓意感谢全国人民对荆州的关心与支持。
荆州市水利局局长耿冀成一大早就守在荆江大堤,迎候火炬的到来。他告诉记者,“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98年夏天长江第六次洪峰到来时,沙市水位达历史最高点,整个江汉平原和大武汉危在旦夕,中央领导亲临现场指挥,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勇敢驰援,640万荆州人顽强拼搏,最终守住了大堤,战胜了洪魔。
1998年洪水过后,国家投资49亿元加固荆江大提,与此同时,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发挥防洪功能,荆州的洪水威胁逐渐降低。耿冀成说:“如今荆江两岸,稻麦飘香,鱼鲜蟹肥,既是‘绿色家园’,又是‘金色粮仓’,‘万里长江,美在荆江’。”去年,荆州粮食增产7亿多斤,占湖北全省粮食增产量的一半。
上午10时40分,181号火炬手胡纯玉在荆江大堤进行火炬传递。她说:“我希望‘祥云’能向地震灾区的人们传递我们荆州人的抗灾信心。”
荆州市市长王祥喜说:“荆州十年的快速发展表明,有党中央的关心,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再大的灾难也能挺过去,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进程不可阻挡!”
奥运圣火传递让世界了解中国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记者李鹏翔 张先国)在2日奥运圣火荆州的传递中,十八位外籍火炬手手持祥云火炬参加了在古城的传递。奥运圣火传递让国外更加了解中国,也为灾区传递出更多的爱心和祝福。
“奥运圣火传递是个很好的机会,让外国人全面了解中国,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热情,”第93棒火炬手、美籍华人郭怡广说:“我是个双文化的人,中西要互相理解,通过奥运会的举行,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会与中国人交朋友。”
第95棒火炬手、意大利体育记者弗朗西斯克说:“火炬传递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奥运会本身就是个大派对、体育的盛会,中国人对于奥运圣火非常热情,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我很骄傲可以代表中美商会的会员进行奥运圣火传递,”第188棒火炬手、中美商会会长吉莫曼·詹姆士说:“我们一直不断努力,搭建中美友谊的桥梁,来促进两国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来共同发展。”
第186棒火炬手、美国联合技术国际公司中国区总裁关德辉说:“奥运会通过一种竞争,表现共同进步、平等、友爱。担任火炬手让我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参与北京奥运会。我希望把奥运火炬传递的爱献给我的家人;献给正在受难的地震灾区的人们,希望给他们勇气和信心;献给我在成都工作的同事,希望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不断前进。”
圣火行圣礼,大悲举大义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记者张先国 李鹏翔)2日上午11时12分,在荆州市沙隆达广场,奥运圣火被引回火种灯,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荆州站传递结束。至此,奥运圣火结束了在湖北省境内的传递。武汉、宜昌、荆州,圣火途经之处,群情激昂,“川鄂心连心”的标语随处可见,“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喊声震耳欲聋。
圣火行圣礼,大悲举大义。火炬传递前的默哀,表达了人们对遇难同胞的悼念;火炬手纷纷捐款,传递着全国人民的爱心;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火炬手,展现了灾区人民不屈不挠的勇敢和自信;传递路线两旁国旗的海洋,宣示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
圣火是奥林匹克理想的象征,火炬接力是一项神圣的礼仪活动,传递着亲善、团结、希望、和平、和谐、友谊等价值理念。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全国人民向灾区同胞伸出援手,演绎出感天动地的至善真情、人间大义。中国抗灾精神与奥林匹克理想交相辉映,火炬接力的内涵得到充分阐发。
传递圣火,奉献关爱。6月1日是儿童节,圣火在宜昌传递,“加油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奥运”,不时响起的幼稚童声让人动容。一所小学的学生打起长长的条幅:“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我们与你们手牵手、心连心!要坚强健康!节日快乐!”
荆州市人均收入并不算高,截至目前已向地震灾区捐款5000多万元,在湖北地级市中居首位。荆州市市委书记应代明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永远不能丢。
“祥云”传递信心,圣火温暖灾区。26岁的武汉特警孟帆作为火炬手参加完武汉站的传递,正准备重返四川抗震救灾前线。他说:“奥运圣火象征着勇气和自信,希望通过我,把这种精神带到灾区,鼓励每个受灾的同胞,鼓起信心,重建美丽家园。”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的标志采用了火凤凰的形象,湖北是楚国故地,凤凰是楚人尊崇的精神图腾。荆州市常务副市长黄建宏是湖北境内最后一棒火炬手,他说:“我坚信灾区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
长江作证:奥运精神永驻楚天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 (记者 张先国 李鹏翔)
大桥,大坝,大堤,奥运圣火在湖北传递三天,多次辉映长江。母亲河作证,奥运精神永驻楚天。
圣火辉映长江大桥。
5月31日,武汉市的火炬接力在矗立于长江大桥桥头的黄鹤楼前开始。1957年,新中国修建了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至今我国已在长江上修桥逾百座。昔日的长江天堑,如今已是处处变通途。
始于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运会,所主张的契约精神、和平、诚信、公平等思想,实际上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源流。近年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展开,大武汉跃上新的起跑线。奥运精神为武汉加油。
圣火辉映三峡大坝。
6月1日,25名火炬手接力传递,穿越了雄伟的三峡大坝。百余年的梦想,70多年的论证,15年的建设,世纪工程横空出世。大坝拦洪蓄水,有效治理水患,清洁电能源源不断,为共和国铸造了强劲的“动力心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它富有人类优秀的文化基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代表了人类的理想。奥运圣火在三峡大坝传递,充分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奥运精神为即将完工的三峡工程添彩。
圣火辉映荆江大堤。
6月2日,13名火炬手在荆江大堤上接力传递。十年前,这里是抗击特大洪灾的主战场。如今,“盛世安澜”的石碑巍巍矗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得以升华弘扬。
奥林匹克精神寓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出团结、友谊、和谐、善意等价值。圣火在荆州传递,关爱倾注灾区,“共饮一江水,鄂川一家亲”的条幅随处可见,荆州人对地震灾区感同身受,倾情关爱。奥运精神为中华民族共克时艰增添信心。
祥云降临凤凰故里 圣火照耀古城荆州
新华社湖北荆州6月2日电(记者李鹏翔 张先国)祥云降临古荆州,圣火照耀新楚城。6月2日,洋溢着对浴火重生火凤凰精神的颂扬和对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家园的祝福,北京奥运圣火完成了荆州的传递。
清晨,荆州市金凤广场,起跑仪式现场,所有人员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一分钟。
随着楚国独有的宫廷乐器编钟奏出庄重的音符,古城迎来期待已久的奥运圣火。上午8时13分,悉尼奥运会体操男团冠军郑李辉从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手中接过奥运火炬,奥运圣火荆州传递正式开始。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金凤广场上的火凤凰雕塑正是楚文化的图腾。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说:“浴火重生的火凤凰精神是楚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也一直激励荆州人民克难攻艰,奋勇向前。四川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也会擦干眼泪,振作精神,重建美好家园,实现浴火重生。”
在荆州古老城墙外的九龙桥上,第三棒火炬手希腊驻华大使坎巴尼斯·米哈依勒兴奋地传递来自家乡的奥运圣火。他说:“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接力棒从古西方文明的希腊传递给了古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国。”
奥运圣火两度穿越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120回中有72回提到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圣火前行,来到1998年抗洪纪念碑前。千万荆江儿女在这里取得了抗击1998年特大洪水的胜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今天仍然激励着抗震救灾工作的继续进行。传递沿线荆州市民“加油汶川、加油中国”的呼喊声,更将激励灾区人民重拾信心、重建家园。
11时许,在传递终点沙隆达广场,最后一棒火炬手荆州市常务副市长黄建宏点燃了圣火盆,结束了圣火在荆州的传递。
2日下午,奥运圣火结束了在湖北的全部传递,由陆路转场下一站岳阳市,开始在湖南省的传递。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