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清明节网上祭祀调查:引领风潮有待时日
时间:2008-04-19
【赛迪网讯】清明扫墓是中国传承了千年的传统,在网络化时代,有多少人选择到网上去“扫墓”?
和往年不一样,今年的清明节将是国务院法定休假制度调整后的第一个“小假”。不过,正因为这样,在北京工作的李小燕正面临一个难题—她早早就和几个同事约好一起旅游,但父母却希望他能趁假期回趟老家,和家人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扫墓。
和同事有约在先,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传统,父母的希望也难以拒绝,李小燕为此很是“头疼”。正在她左右为难的时候,同事给她支了一招——她在“八宝山在线”的网络墓园区给爷爷奶奶申请建立了网上虚拟墓园,并在“墓”前放上了一束鲜花。
当李小燕把网上墓园的链接发给远在四川的父母之后,父母亲觉得特别高兴,有了网上墓园,不用到郊区,就可以随时祭奠先人了。
跨越时空的纪念
其实,网上墓园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玩意儿”。早在2000年3月,网同纪念网开站,吸引了一大批网友开设网上纪念馆,2001年清明前夕,上海福寿园与北京网同纪念网站共同开通了国内首家网上扫墓网站——“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开通之初就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咨询、建馆。
除了给故去亲友建立的墓园,还有网友给自己崇敬或喜爱的历史名人、明星甚至虚拟形象建立网上纪念馆,邓丽君、张国荣、李小龙都在此列。
在网络“墓园”中,网民只要注册成为该网站的用户,就可以为逝者申请网上的“一亩三分地”,创建网上虚拟墓地。这些“墓地”的设施、服务可谓一应俱全——用户除了可以自己选择墓地环境,设立墓碑之外,还可以在网页上介绍逝者的生平,上传逝者的照片,点击“鲜花、烛光、敬酒、点歌”等按钮进行“祭祀”,更可以在留言册上留言,表达感情。
“三年前的今天你悄然离我们远去,以致我们来不及和你作最后一声道别,虽然你离开了我们,但你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时时在思念着你!”以前在墓前的喃喃低语,化为感人的内心独白,以文字的形式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得以保存。
作为网络科技时代的新生事物,网上扫墓有不少优点——随时随地方便祭扫,也不占用自然资源,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消除了传统祭祀方式“燃烛、放炮、烧纸”所带来的消防隐患。同时,“足不出户”的方式也有效缓解了每年清明期间“扫墓路线”的交通压力。有人甚至把网络祭扫看成是继火葬到土葬之后的又一次丧葬改革的飞跃。
【来源:赛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