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清明节祭祀安全

时间:2008-03-24
   ―马文昭处长在全省清明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3月20日)
 
同志们: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国人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日子。从2008年起,清明节将作为“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人民群众祭奠需求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但也给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做好清明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及早准备,周密部署。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研究如何应对首个法定假日2008年的清明节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文明、平安的清明节。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清明节工作的组织领导
    清明节历来都是群众集中祭祀和媒体集中报道殡葬工作的敏感时期,社会关注度高;也是殡葬系统最紧张、压力最大的特殊时期,工作量大,安全保障任务重。尤其是今年清明节作为社会公休假日的第一年,使各殡葬服务机构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加严峻。
     一是群众集中祭扫加大了交通和安全保障的压力。以往清明节,公墓及周边都要呈现“时间短、空间小、密度高”的特点。由于往年清明节不是法定假日,群众祭扫多选择清明节前后的双休日或主动错峰祭扫,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清明节当日的接待压力。但是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5日、6日连休,必然形成群众选择在这三天集中祭扫,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人流、车流高度聚集的状况,往年的拥堵现象会成倍叠加,势必对设施、场所、交通、人群疏导等方面构成巨大压力。如何应对法定假日清明祭祀活动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清明节期间的祭祀安全,是对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的一个新考验。
     二是各种祭祀方式交织汇集加大了服务管理难度。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消费能力的深刻变化,群众在葬式和祭祀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以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已经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后,客观上必然会造成祭祀人群和祭祀活动的大量增加,如果宣传引导得当,现代文明的祭祀方式会得到发扬光大;优良的传统祭祀习俗会得到传承;同时,一些屡禁不止的封建陋习也会沉渣泛起;带有当代特色的文化糟粕也会滋生繁衍。清明节期间如何既能顺应群众祭祀扫墓的新需要、新期待,又能倡导文明祭祀的新风尚、新形式,是摆在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面前急需破解的一道新难题。
     三是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使殡葬行业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殡葬改革、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都成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往往是争论非议多、批评不满多,在清明节前后尤其突出。今年清明节首次成为法定假日后,在从中央到地方高度关注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媒体将会从更多的视角、更多的层面反映和报道殡葬的政策、管理和服务。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就会更加被动挨打。一旦我们的接待服务工作、安全保障工作、宣传解释工作、管理执法工作出现漏洞或者偏差,就可能被舆论放大,进而影响到整个殡葬工作的大局。如何应对社会和舆论的挑战,是对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的一次新演练。
     对此,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充分准备,在举措上及早部署,在行动中有的放矢。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能力,保障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清明节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联合公安、工商、交通、消防、林业、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清明节群众祭祀活动领导小组,建立民政、公安、交通、工商、林业、消防、宣传等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密切合作,共同做好群众祭祀活动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指导和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
     二、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努力做好清明节安全保障工作
     安全是清明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清明节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必须时刻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居安思危,缜密安排、切实落实好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8月,《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凸显紧迫和重要。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是清明节整体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清明节安全的重要保障。各地要着重抓住以下三个环节:一要结合实际,制订预案。凡事预则立,各地要以属地管理为原则,结合以往清明活动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尽早制订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管理预案,做到全面系统、方案明确、措施严密、处置得当、讲求实效;二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建立健全预测、预报、预警、监测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负责制,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三要坚守岗位,快速反应。要加强应急值守,建立24小时值守制度和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防止漏报、迟报。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序组织,快速反应,临事不乱,高效运转,有效应对。
     二是明确责任,抓住重点。各级民政部门要及早动手,针对清明节期间的安全防范、交通疏导、公共服务、文明祭祀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方案,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民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制定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各殡葬服务单位在清明节期间要保证全员上岗,责任到人,对群众祭祀活动范围、时间、路线、安全服务保障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要采取必要措施,疏导祭祀人群的聚集规模、缩短滞留时间,必要时可配置临时祭祀活动场所,避免发生人群拥挤现象,排除隐患;要对殡仪馆、公墓及周边地区进行重点巡查,严格按照规定焚烧祭祀物品,着力抓好清明节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严防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对因责任不落实,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依法查处,追究责任。
     三是设立清明节观察点,密切掌握动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公民在法定假日里怎么过清明节?祭祀人群、方式、需求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如何使管理、服务能够适应和满足群众在祭祀方面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及时掌握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今后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民政部决定今年在全国设立150个清明节观察点,其中有我省的郑州市殡仪馆、洛阳市殡仪馆和郑州邙山陵园。观察点的主要任务,一是每天按民政部清明节办公室报告要求进行报告;二是清明节祭祀活动结束后报告总体情况。希望这3个单位的负责人回去以后,尽快落实,切实实现设立观察点的意图和目标,既为指导清明节工作提供依据,又为向社会发布服务信息提供素材,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除上述3个观察点外,各省辖市民政局至少要设立2个省市级观察点,与省厅保持密切联系,随时通报本地发生的情况,存在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全力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清明节是殡葬服务机构对社会各界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一次检验。在确保安全工作的同时,清明节期间的服务工作至关重要。良好的殡葬服务,可以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减少哀痛;可以增强社会对殡葬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增进社会对殡葬行业的认同和情感;可以树立殡葬行业诚实守信、文明服务的崭新面貌;可以展示新时期殡葬职工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的时代风采;同时,也可以树立党和政府及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各级殡葬服务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各项服务要做到热情、规范、优质、文明、诚信。要真正视祭祀群众为亲人,满腔热情地为祭扫的人们提供多样化的便民利民、惠民服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设立咨询服务台和服务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祭祀,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及时落实群众的合理化建议,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完善设施,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骨灰寄存量大的殡仪馆,既要做好清明节群众祭祀工作,采取措施保证骨灰安全,防止遗失损坏、错拿错放现象的发生,也要做好遗体的接送、存放、告别和火化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服务质量。要避免服务纠纷,如有纠纷应尽快处置,特事特办,防止事态扩大。不得销售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低级趣味、媚俗的丧葬用品,要引导群众自觉破除丧葬陋俗,抵制迷信,消除愚昧,移风易俗,保护环境,树立文明新风,推进社会的丧俗改革。各殡葬服务单位不得借清明节哄抬收费标准,对服务收费和商品价格要明码实价,合理控制批零差价,坚决制止漫天要价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既要让群众明白消费,也要让群众放心消费、满意消费。
     四、抓住机遇,扩大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殡改舆论氛围
     清明节也是社会高度关注殡葬、媒体聚焦殡葬的关节点。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提供新闻资源,有效引导舆论,把握舆论的主动权,甚至殡葬界集体失语,使媒体充斥着负面、片面的报道,不仅影响到殡葬改革的深化,影响到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对殡葬行业甚至民政部门的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各殡葬服务单位是落实宣传任务的重要载体和重点环节,既要以机构为阵地,做好宣传橱窗、展板、专栏等布置工作,又要积极做好与媒体的沟通与友好合作,做到有的放矢,让新闻宣传为我所用。要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祭奠活动比较集中、社会影响面大的特点,集中开展殡葬改革法规、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殡改社会氛围。
     今年清明节的宣传主题是“文明祭祀,平安清明”。文明祭祀就是要倡导文明、环保、健康的祭祀方式,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祭祀陋习,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尚;平安清明就是要保证祭祀场所和周边环境以及祭祀活动整个过程要安全有序,努力创造平安和谐的祭祀环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清明节期间的祭祀安全。各地在组织宣传中,要紧紧围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主题,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引导群众文明祭祀,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文化糟粕;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公共秩序,创新祭祀方式,确保安全出行。同时,各地还要充分依靠殡葬协会、红白事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张旗鼓地做好殡葬宣传工作。
总之,今年的清明节,政府、社会、媒体和群众都会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可以说,是对殡葬工作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清明节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作为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作为实践民政“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宗旨的实际行动,不折不扣地做好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河南柏仁殡仪服务有限公司

豫ICP备xxxxxxxx号